95后硕博士流向哪儿?这些二线城市“抢人”风头强劲
“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,抢人一二线城市人才集聚、后硕三四线人才流出。博士分地区看,儿线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更明显。城市” 11月22日,强劲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抢人《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:2022》给出上述结论。报告主要聚焦95后人才,后硕探索95后求职者的博士流动趋势。 报告指出,儿线95后年轻人才生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,城市生活富足,强劲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抢人平衡,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,后硕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。博士 从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看,北京、深圳、上海位居前三。作为政治、创新、文化中心的北京近两年排名均位居榜首;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,随着人口承载能力受限,年轻人才在深圳收紧落户门槛窗口期也将积极抢占人才高地。 在高学历人才方面,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、南京、杭州、广州、西安、武汉、天津合计占比50.5%。北上深作为一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明显,合计占比24.6%。 成都、南京、杭州等强二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的集聚效应超过一线城市广州。 成都集聚省内50%以上的本科院校,有两所985和五所211学校,大学生数量在西南地区靠前,拥有先天人才优势,南京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“宁聚计划”实施、落户政策宽松,吸引人才,杭州近年加入“抢人”大战,浙大系企业的“抢人”风头强劲。 报告还发现,95后在一线城市之间、城市群内流动为主流。 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第一位。北京流向上海、上海流向北京的95后人才比值为1.19,这表明95后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。相对北京来说,上海落户政策更宽松、流程更简化,更能吸引年轻优秀人才来沪就业。 深圳和广州互为来源城市第一位。深圳流向广州与广州流向深圳的95后人才比值为0.77,这表明95后人才从广州净流入深圳。 一方面,广州、深圳地理位置较近,文化相近,人才流动方便;另一方面,深圳经济发展潜力和创新动力高于广州,2022年上半年深圳GDP达1.5万亿,同比增长3%,同期广州GDP和同比增长率均低于深圳,分别为1.3万亿和1%,且深圳每百万人专利授权数量为12616个,远高于广州的8316个。 二线城市杭州、南京、苏州、成都、武汉、佛山跻身前十强。其中苏州排名相较去年上升了一名,佛山上升五名,取代郑州跻身前十。 在收入方面,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上海、北京、苏州、杭州、广州、宁波、南京、绍兴、深圳、无锡,除一线城市外均位于长三角地区,江浙一带城市居民富足程度高,尤其是苏州、杭州超过一线城市广州、深圳位列收入三、四名。 从工资看,95后为职场新人,工资水平低,流动人才中月收入6000元以下占69.3%。月收入在8000元及以上占比分别为13.6%、29.6%。 从行业看,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,对互联网、电子、通信等新兴行业更加青睐。今年95后人才从事TMT行业的比例较去年相比明显提高,而从事地产业的比例有所降低。 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4%,在地产、制造业合计占比25.1%。95后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/通信/电子/互联网、房地产/建筑业、生产/加工/制造,分别占比24%、14%、11.1%,合计占比49.1%。 报告认为,95后人才多数是职场新人,年轻且有活力,其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。由此得到的启示是,一要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,立足各地比较优势顺势而为;二是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枷锁;三是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,推动完善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、交通设施等布局,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【金融街论坛】Visa公司副总裁张兆阳: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
- 全面回暖!头部玩家股价大涨 这一板块要火了?
- 永安财险股权变更:“复星系”大幅减持26%股权 多家股东拟退出
- 八马茶业再战IPO,研发人员仅11人,这次能打破茶企上市难吗?
- 世界杯,爆出大冷门!足球的尽头是芯片?
- 花旗:维持渣打集团中性评级 目标价70港元
- 金科服务:博裕投资提出全面要约收购,要约价较停牌前股价溢价33%
- “撤出中国的想法是危险的”
- 信用债盘前提示| 市场企稳,各期限收益率多数下行
- 商务部:出台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措施
- 能源价格高涨,英国电动汽车快充费逼近油车加油费
- 长安信托3亿产品栽进“猪周期”,恒银科技1500万理财本金恐难收回
- 以岭药业声明:市场上出现假冒“连花”系列产品,公司保留追责权
- 《超越原生家庭》作者罗清军:摆脱原生家庭困扰,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
- 吓一跳!正开车呢,导航屏幕突现弹窗推送!我们的驾驶安全,该如何保障?
- 609家企业进入上海农商银行“鑫动能”培育库 授信规模逾500亿元
- 研究报告:乳品消费更趋多元化健康化
- 近200亿港元!腾讯开启最强回购,年内回购超60次!小米、京东也在回购,什么信号?
- 缩量续作MLF后,重启14天逆回购如何理解?
- 美联储的连续加息,也许是美元霸权最后的疯狂
- 搜索
-